国际人(中国游)官方网站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6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
通讯员赵梦昕问鼎娱乐注册

国际人

经过一个疗程的规范治疗,西西的大便不再干结,排便规律,遗粪问题逐渐消失。“现在他终于敢跟同学一起玩了。”妈妈说。

每天内裤上都沾有便便,11岁男孩出门得备着换洗的衣裤,人也变得越发内向。在武汉市第八医院,盆底疾病诊疗中心专家团队为孩子制定了治疗方案,一个月后帮他摆脱了长达8年的困扰。8月16日,专家表示,这是典型的儿童遗粪,多见于5—12岁儿童,且男孩的发病率相对较高。

“在‘遗粪’的孩子中,粪块嵌塞型占到了七成以上。”黄淦圣介绍,由于长期大便干结,粪便堆积在肠道形成嵌塞,肠道难以正常蠕动,就会出现“溢粪”。还有部分孩子找不到明确病因,却反复出现遗粪,可能和心理、发育等多种因素相关。但若长期忽视,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。家长若发现孩子频繁出现遗粪、大便干结或排便疼痛等问题,切勿简单归咎于“孩子不听话”,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门诊就诊,通过规范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。

实习生韦俊锋朱冠东问鼎娱乐注册

对此,武汉市第八医院盆底疾病诊疗中心负责人翁霞惠提醒,孩子要注意饮食调整,家长督促孩子多吃青菜、多喝水,补充膳食纤维和水分,软化大便,减少便秘、遗粪等诱因;帮孩子建立规律作息、定时排便习惯,每天配合适度运动,助力肠道功能恢复。另外,家长也要多陪伴、鼓励,给予孩子心理支持。

武汉市第八医院盆底疾病门诊副主任医师黄淦圣接诊后,详细询问了西西的日常饮食、排便习惯和症状变化,并根据检查结果找到了关键线索:西西的饮食长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、水分补充不够,3岁起开始大便干结,总是很费力地“暴力排便”,长此以往引发了直肠功能紊乱,括约肌松弛,形成了“遗粪”的恶性循环。

黄淦圣介绍,儿童遗粪在临床上并不少见,是在不存在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,不自主地在厕所外排出正常粪便的现象。这种情况至少每月发生1次,并持续3个月以上,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。据研究显示,儿童大便失禁的发病率在0.8%至4.1%之间,多见于5—12岁儿童,且男孩的发病率相对较高。

西西(化名)今年11岁,妈妈回忆,从儿子3岁起就发现内裤总被粪便弄脏,起初以为孩子还小,也没太在意。可随着年龄增长,西西的问题反而愈发严重。近一个月来,西西几乎每天都会弄脏内裤,即便刻意控制,也总在不经意间出现“意外”。此外,西西的大便长期干结,前段常呈“羊屎状”,排便时还会喊疼。

针对西西的情况,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医护团队制定了“饮食调整+磁电联合”的综合治疗方案,辅以必要的行为训练及心理疏导。也就是说,团队先改善西西肠道周边的血液循环,就像给肠道“加油”,促进肠道蠕动,让干结粪便不再“卡壳”,能更顺畅地排出;并针对盆底肌,调节肌肉功能,增强收缩协调性,好比给盆底肌装个“智能开关”,更好控制排便。

极目新闻记者刘迅

问鼎娱乐注册






Powered by 问鼎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6

问鼎娱乐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